關於圈內活動

不只一個人問過我關於參加圈內活動的事情,前陣子剛好回了比較長的回覆,決定簡單整理一下,下面的描述都來自我的個人經驗與想法。

前情提要 :
1) 每個人的社交能力、性格特質、接觸活動的需求不太一樣,這篇文字僅提供由我個人出發的經驗參考。
2) 呈上,如何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你需要的,諸如想認識人、想了解某些領域、想實踐等,並不是我這篇想談的東西。
3) 我有參與過的幾乎都是座標台北,異性戀參與者比較多的活動。

我會把圈內活動依照性質跟能否實踐大致分為講座、Party、沙龍:

. 講座
講座的形式可能是針對特定主題的講者分享,或是討論會。
通常主題很雜,涵蓋BDSM中各個項目、關係樣態或是小眾喜好;像是皮革、乳膠、Ds、繩縛、開放式關係等等。
我去過也常態性舉辦的有:縛生講座、皮繩愉虐邦在半路咖啡的講座、永遠的下午茶、台大BDSM社/師大性善社課。

講座跟討論會性質接近,比較大的差異是進行的方式,而前者通常是一對多的知識內容或技術分享,而後者則是參與者交叉討論特定主題。

相對的,討論會會因為每次參與者的組成不同,有不同的發展或內容,講座則看個別講者經驗與準備。
除此之外,也有比照歐洲那邊的聊天munch (性質偏討論會),或是大學社課 (看課程安排)

大抵來說,這類的活動會有較多對話的空間,環境相對適合社交 (燈光明亮、沒有各種背景音),但基本上就不太有機會實踐,認識別人取決於你的社交能力,我覺得對於慢熟、需要認識人的人蠻適合的。

. Party
Party的話,幾乎以實踐導向為主,雖然大部分人可能就玩不到只能喝酒聊天看看 ( x
我去過也常態性舉辦的有:飛客日、縛宵、同樂會。

比較大的差異在報名制/非報名制、限制入場時間與否、有沒有工作人員。
報名制的活動相對更私人一些,主辦方也更能掌握參與者的資訊,有入場時間的限制也相對較封閉一點,部分活動的工作人員會詢問落單的參與者聊天或互動。

至於怎樣適合你,我覺得很看人,以我來說,基本上是那種逛街最好都別理我的類型。
這樣的環境我會比較自在,但第一次去活動或不擅長社交的人,可以選擇有工作人員照顧或揪人陪伴的方式。

趴踢我覺得對於外在條件不錯,也可以/願意主動的人,還蠻有機會實踐的;不過去看看不抱甚麼目的也不錯的。

. 沙龍(聚會)
沙龍的話,我覺得介於講座跟party之間,有社交的空間,也可以實踐,有的有特定主題,如繩縛、Spanking、Tk,適合對特定實踐項目有興趣想學習的人;也有看電影、耍廢,單純認識同好提供實踐空間的聚會。
因為我有玩繩子,去過也常態性舉辦的以繩縛沙龍為主,包含貓樓上、真繩會 (停辦中)。

這些活動大部分都可以在行事曆上找到。
如果你在台北,有很活躍的社群跟資源,是蠻幸運的事。

大部分的活動很看主辦方的背景,像社課學生會比較多,有些活動英文使用者的參與者比較多,如果你有特定的需求(找年齡背景接近的、語言等等),都可以多去看看,找到適合自己、處得來的社群。

參加圈內活動也有一年半了,對我來說,在社群裡認識其他人跟網路上不大一樣的地方是,你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人,你們也許有不同的背景跟生活,卻有著相似的性喜好 (當然還是差很多) ,是很直面彼此的一期一會。

甚至不用約個人出來或是跟特定對象說話,到那邊,就可以自然遇到圈內人。
也不必以建立關係會發展甚麼作為前提去認識別人,可以很真誠的因為共同的喜好或興趣結識朋友,是蠻開心而自在的事情。

當然,所有人際關係要處理的問題,依然會出現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肉便器

所謂愛

其實是需要勇氣的